頭頸癌|71歲西廚聲音沙啞患喉癌 病情復發腫瘤難全部切除 採「內電」療法終重獲聲音

都市病

發布時間: 2024/02/26 08:05

分享:

分享:

鼻咽癌、口腔癌、舌癌、喉癌等癌症,其實都屬於頭頸癌。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,本港2021年有逾1800宗頭頸癌新症,如果連同甲狀腺癌計算,2021年新症接近3000宗,屬於本港第五大常見癌症。姜先生早於2021年初突然出現說話困難情況,輾轉到診所和醫院檢測後,確診患上喉癌第三期。其後雖然有接受治療並成功消除癌細胞,但病情於2022年底突然復發,當時負責的醫療團隊認為二次手術風險太高,不適宜切除腫瘤。幸後來姜先生得到了港怡醫院的診治,成功透過切除手術及「內電治療」移除腫瘤,現時已經恢復正常生活。

最新影片:

姜先生現年71歲,任職西餐廚師,過往有煙酒習慣。2021年初有天發現自己說話出現困難,聲音變得沙啞,故到私家診所求醫,然而當時醫生認為只是小問題,故姜先生也不以為意。可是幾天後,姜先生發現聲音依舊持續沙啞,甚至開始有失聲情況,決定到專科診所求醫,當時專科醫生就建議他抽取組織化驗,結果發現喉嚨有癌細胞,病發位置在咽喉至下咽範圍,隨即獲轉介至公立醫院跟進,並確診患喉癌第三期。

公立醫院向姜先生提供治療方案,需先後接受2次化療及35次電療,經過接近一年的治療後,磁力共振(MRI)顯示癌細胞被完全消除,姜先生順利康復出院。然而直至2022年底,他在公立醫院覆診時被發現有腫瘤復發跡象,腫瘤生長在接近氣管和食道之間的淋巴結。當時醫療團隊認為,由於姜先生的腫瘤復發在重要器官和血管旁邊,手術風險實在太高,故不適宜切除腫瘤;其後轉介他到另一所公立醫院接受治療療程。

姜先生轉院後,先後接受了約5次化療和6次免疫治療後,及後重做磁力共振及正電子掃描,檢查結果發現有殘餘淋巴轉移,懷疑侵蝕食道和氣管,當下被評估為不宜接受手術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頭頸癌復發 內電療法成功抗癌

姜先生透露,當時聽到無法再次接受手術時,心情非常徬徨,但又明白手術的風險實在太高。所幸其女兒鍥而不捨在網上尋找相關資料和治療手段,最終找到了港怡醫院曾經進行過相關頭頸癌的成功案例,決定聯絡港怡醫院頭頸腫瘤治療中心聯席總監、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顏繼昌教授,希望能為爸爸爭取一線機會。

顏教授表示,閱覽過姜先生的病歷和情況後,認為能夠組成跨專科團隊合作,為姜先生再次進行抗癌治療。姜先生於2023年中到港怡醫院與顏教授及該院頭頸腫瘤治療中心聯席總監、整形外科名譽顧問醫生陳汝威醫生會面,進行初步的門診。

陳醫生透露,為姜先生進行面診時,發現其體內癌細胞已經擴散,腫瘤長在聲帶、氣管和食道之間的淋巴結,並包圍著氣管、食道和主動脈,腫瘤背面亦緊貼著脊椎骨,腫瘤直徑達3.6厘米,認為進行切除手術有一定難度。兩位醫生聯同內科、腫瘤科、放射科、病理科、物理治療科等多個專科部門組成跨專科團隊,經過商討後為姜先生制定一系列的治療方案。

最終姜先生首先接受腫瘤切除手術,陳醫生切除一部分的鎖骨以方便觀察病灶位置並進行切除。他說,這次的切除手術有一定難度,因為需避開腫瘤附近的重要器官、血管和神經線:

「手術具有一定難度,需要避開腫瘤附近的重要器官、血管和神經線。例如內側方面,要保留患者的氣管、聲帶和食道;外側方面,要保留主動脈;腫瘤後方就是椎骨,亦要小心神經線。」

手術歷時4小時順利完成,再由顏教授的團隊接力為姜先生置入「內電」所用的導管,準備術後的療程。其後姜先生再接受10次「內電」治療,最後一次的正電子掃描檢查顯示腫瘤已被消除。他在數天後已經恢復正常生活,現時只需定期覆診監察情況。

復發患者宜用「內電療法」

顏教授在分享會中指出,不同種類的頭頸癌成因各異,常見包括鼻咽癌:因感染艾巴氏病毒(EBV)或遺傳、口腔癌:因煙酒習慣、口咽癌:因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(HPV);而與其他癌症的分別是,頭頸癌患者有一定比例(鼻咽癌佔70%、口咽癌佔60%、口腔癌佔50%、喉癌佔50%)在確診時已屬晚期,需跨專科團隊合作醫治患者。

他解釋,頭頸癌通常發生於頭頸局部位置,如果在患病初期能成功控制局部病灶,有望達至痊癒,然而如果確診時已屬晚期,一般會結合手術、化療及電療等手段;而由於頭頸範圍較狹窄,並有著較多血管和神經線,如果切除腫瘤的範圍大,有機會影響頭頸功能,甚至引發中風風險。他補充,初次患頭頸癌的患者一般都會利用局部治療(手術或放射治療)或藥物治療(標靶治療、免疫治療或化療)作治療手段,而針對復發患者則利用「內電」作治療手段。

顏教授解釋,由於需要保護神經線和腦幹等重要器官,進行電療時未必能完全清除接近神經線和腦幹附近的腫瘤,因此頭頸癌患者在電療及手術後,仍然有復發風險,除了在原位復發外,亦較常在頭頸部淋巴位置復發。不過由於患者在初次患癌時經過電療法,其皮膚、軟組織、神經線、顎骨、黏膜等地方會變得脆弱,故身體狀況未必能再次承受電療,此時就可以利用「內電」作治療手段。

「內電」全名為近距離體內放射治療,透過影像導航,在患者體內置入導管在術前的病灶,再利用電腦程式驅動輻射源進入導管,在近距離位置釋放高能量放射,務求消滅接近血管、神經線的癌細胞。「內電」的優點是以根治性治療為目標,有效降低再次復發的機率於三成以下,其療程一般需時4至5天,可在病人住院期間進行,不會影響康復進度。而其近距離消滅癌細胞的特性,讓醫院能夠為更多晚期頸部淋巴癌復發的病人進行挽救性手術,增加根治機會。

 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【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】用App換獎賞︰https://onelink.to/keyuqm

責任編輯:郭子豐